2020第六期

5月15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一行蒞臨通威四川喜德縣農光牧光一體光伏扶貧電站項目開展專題調研,進一步深化和鞏固“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成果。喜德縣人民政府縣長黎平、縣統戰部部長張榮、縣工商聯主席麥吉瓦體陪同調研,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冷剛熱情接待。
記者 李天宇 通訊員 馮美清
喜德農光牧光一體
光伏扶貧項目簡介
喜德縣農光牧光一體光伏扶貧電站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兩河口鎮瓦爾西總村,海拔3000余米,占地1400余畝,建設規模為30MWp。項目自2018年12月成功并網,年發電量超過4400萬kWh,未來20年發電超過8億kWh。項目將光伏發電與農牧業有機結合,為當地合作社解決了養、售一條線的鏈條模式,真正實現了光伏與農牧業協調發展、光伏與扶貧事業共同發展,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高度點贊
拓展種植養殖形式 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項目現場,陳放主席一行先后參觀了喜德項目集控中心、光伏區、升壓站等,詳細了解了各種設備運行情況、發電情況,并重點詢問了項目扶貧工作的具體實施情況。
全國工商聯陳放副主席是滴調研通威喜德項目現場
冷總向陳放主席一行介紹了喜德項目的電站生產運行情況、扶貧工作及收益分配情況。喜德項目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兩河口鎮瓦爾西總村,是喜德縣第一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為喜德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了基礎。項目年計劃發電量4400萬kWh,未來20年發電超過8億kWh,每年向喜德縣政府提供專項扶貧款,并解決當地建卡立檔貧困戶就業問題。
光伏電站區域發電的同時,還與喜德縣農旅投、瓦爾西總村共同成立合作社,組織人員進行綿羊養殖及科學農業種植,將光伏發電與農牧業有機結合,并通過通威平臺向成都等發達城市推出山地綠色食品,為當地合作社解決了養、售一條線的鏈條模式,真正實現了光伏與農牧業協調發展、光伏與扶貧事業共同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價值,帶動了當地村民脫貧。
實地調研走訪后,陳放主席高度肯定了通威喜德項目的發展成績和扶貧成果,并對公司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工作,真正為當地群眾謀求利益、為地方發展提供保障表示贊賞,同時充分肯定了喜德縣政府為扶貧工作做出的努力。陳放主席表示,喜德項目是大力支持國家扶貧工作的一個示范實踐項目,希望后續能結合當地實際,拓展種植思路,大力利用光伏板下土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種植和養殖,并希望政府與企業充分利用當地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多等資源優勢,共同努力擴大、推動光伏扶貧項目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通威四川喜德縣農光牧光一體光伏扶貧電站
前瞻探索
增收環保雙豐收 打造光伏扶貧“通威樣本”
2007年以來,為推動光伏扶貧持續健康發展,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積極建言獻策,曾先后提出了《關于用光伏產業推動我國精準扶貧的建議》《建議集中化、規模化推廣光伏扶貧項目》等全國兩會提案。劉漢元主席表示:“光伏扶貧作為集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為一體的高效精準扶貧模式,能夠從根本上破解長期困擾我國絕對貧困地區久扶仍難脫貧,甚至今年脫貧明年又返貧的重大問題。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人均收入的穩定增加,是實現脫離貧困的有效途徑之一。”
38年來,在劉漢元主席的帶領下,通威構建了完整的綠色農業產業鏈及綠色新能源產業鏈,同時,積極履行社會擔當,打造全新能源扶貧模式,并在四川甘孜理塘、新疆阜康、河北豐寧、四川喜德等地建設了多個光伏扶貧電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人均收入的穩定增加,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既有效改變了當地生產生活用電極端匱乏的局面,又真正讓貧困戶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經濟來源,真正解決了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路子,為國家脫貧攻堅打造了一個完整的“通威實踐”“通威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