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三期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3月1日,通威集團全國兩會媒體見面會在成都成功舉行,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華工商時報、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等50余家主流權威媒體齊聚通威。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出席見面會,并與媒體記者就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落實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前景以及通威新能源產業戰略等方面深入交流。通威集團副總裁黃其剛全程陪同。
劉漢元主席與媒體記者合影留念
唐勝/文
聚焦“碳中和”: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
針對媒體記者們最關心的“碳中和”話題,劉漢元主席表示,去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獲得了歐盟及世界各國的廣泛贊譽。隨后,日韓相繼承諾2050年達到碳中和。近日,美國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推進人類能源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3月1日,國家電網正式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并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是推動我國從工業文明邁入生態文明的重要轉變,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轉換的重要引擎,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大幅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劉漢元主席兩會前接受主流權威媒體聯合專訪
劉主席表示,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今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
聚焦光伏產業: 中國制造的實力和底氣
談及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碳中和目標實現中發揮的作用,劉主席表示,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中國光伏智造規模最大、產業鏈支撐最為完善、技術成本領先,處于國際競爭的第一梯隊,一方面支撐并大大加快了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另一方面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廣大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幫助他們跨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到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制造對于國家形象的提升,對全球能源轉型、氣候治理和全人類的重大意義,應該被清楚地認識并高度重視和肯定。
針對四川光伏產業發展,劉主席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通威積極參與四川光伏產業發展,有力支撐了沿成都、眉山、樂山的“成眉樂光伏產業經濟走廊”打造。在樂山,通威打造了全球首個產能超過10萬噸的高純晶硅生產基地,產能規模、出貨量居全球第一,工藝技術全球領先。在成都雙流,通威打造了全球首個產能規模超10GW的高效電池生產基地;在眉山,通威用兩年多時間就形成了以高效電池為核心的百億級光伏產業園,產能規模達15GW,再次刷新高效電池生產單基地產能規模紀錄;在成都金堂,通威金堂30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投產后,將再次刷新這一紀錄。通威還積極發揮產業鏈帶動作用,吸引了晶科、天合等一批上下游合作企業在川聚集發展,使得四川成為中國排名前三的光伏清潔能源制造地之一,讓四川有了底氣和實力參與到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