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十二期

在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的統籌下,CCTV-2《經濟半小時》、人民網、每日經濟新聞、川觀新聞、成都日報等央級、省級媒體相繼聚焦通威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果,解碼鄉村振興“通威方案”;解析永祥多晶硅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解讀通威帶動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大有可為的光伏產業,通威將堅持創新引領,為實現“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愿景砥礪奮進,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通威力量。
唐小燕/文
通威天津楊家泊“漁光一體”基地
老百姓增收的“陽光銀行”
CCTV-2《經濟半小時》聚焦鄉村振興“通威方案”
11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推出《農村里的“光”生意》專題報道,深度解析“漁光一體”賦能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協同發展的魅力,全面展現鄉村振興、碳中和的“通威方案”。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播出通威泗洪“漁光一體”基地畫面
央視報道指出,小小光伏板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光伏電站正在源源不斷發揮著清潔能源的巨大力量。“漁光一體”產業模式已形成了頂上有光伏、水下有漁業、周邊務工的產業發展格局,成為老百姓增收的“陽光銀行”。
步入“十四五”新時期,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通威始終堅持企業發展和國家政策同頻共振,不斷升級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如今定位于更高要求、更高價值的三產融合“漁光一體生態園”。該生態園聚焦在萬畝優質水面,不僅體量更大,而且資源利用率更高。水下是更高附加值的“陽光魚”等健康綠色水產品,水上是清潔能源,周邊是集漁業科普、光伏科普、大數據科普為一體的研學游、垂釣休閑等鄉村旅游,真正形成現代養殖、清潔能源、研學休閑的產業閉環,實實在在帶動漁業提質增效、百姓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漁光一體生態園”既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也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舉措,為鄉村振興、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了“通威方案”。
破解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聚焦永祥多晶硅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11月2日,通威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宣布啟動生產運行,進一步鞏固了通威在晶硅原料生產領域的領先地位。項目中1千噸電子級高純晶硅的啟動,意味著在電子級多晶硅國產化上實現了巨大突破,打破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以及國家集成電路基礎原材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原材料的戰略安全提供保障。
永祥新能源二期5.1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調試開車誓師大會現場
報道指出,相對于光伏產業所用太陽能級多晶硅99.9999%純度,電子級多晶硅的純度要求高達99.999999999%。永祥新能源二期項目1千噸電子級多晶硅,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代表著在中國企業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新的突圍,在電子級多晶硅國產化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在我國集成電路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背景下,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未來,隨著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電子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永祥股份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電子級晶硅材料國產化進程,打響我國半導體硅材料的民族品牌,持續鞏固我國高純晶硅產業在全球的地位和競爭實力。
培育綠色澎湃新動能
人民網聚焦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通合新能源項目助力成都建設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
11月10日,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15GW高效電池項目第一片電池片順利下線。這是繼7月16日通威太陽能(金堂)有限公司1GW異質結(HJT)電池項目第一片電池片成功下線后的又一重要時刻,再次彰顯了在光伏產業發展道路上的“金堂速度”“通威速度”。
2020年3月,通威太陽能與天合光能聯合投資60億元,打造年產15GW切片項目、年產1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以新模式錯位發展、補位合作,在上游和中游鏈條為金堂光伏新賽道增添了新的強大動力。
人民網報道指出,走進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流水線配合智能機器人正在忙碌著。這個智能化的生產車間,每小時能生產15萬片電池片,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的電池片由1GV智能小車運到倉庫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10月底公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任務提出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而在剛剛結束的金堂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上,金堂縣也正式提出了建設“綠色制造先鋒城市”,積極參與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構建“133”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培育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制造基地。通威、通合等重大項目的相繼投產意味著金堂在打造全國綠色制造基地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意味著金堂在堅持科技創新引領、領跑光伏新賽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小小光伏板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光伏電站正在源源不斷發揮著清潔能源的巨大力量。“漁光一體”產業模式已形成了頂上有光伏、水下有漁業、周邊務工的產業發展格局,成為老百姓增收的“陽光銀行”。
■ 永祥新能源二期項目1千噸電子級多晶硅,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代表著在中國企業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新的突圍,在電子級多晶硅國產化上實現了巨大突破。
■ 2020年3月,通威太陽能與天合光能聯合投資60億元,打造年產15GW切片項目、年產1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以新模式錯位發展、補位合作,在上游和中游鏈條為金堂光伏新賽道增添了新的強大動力。
助推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川觀新聞解析“通威何以成為成都市重點產業上市龍頭企業之首”
近日,成都市經信局發布“2021年成都市重點產業上市龍頭企業”名單,通威已經連續兩年進入“龍頭榜”并在今年位列第一。
為何通威連續兩年入選并在此次榜單中排名第一?成都市經信局表示,通威目前已打造出水產飼料、高純晶硅、高效電池三大產業全球龍頭:其年飼料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新能源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擁有樂山、包頭、保山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在電池片領域,通威太陽能擁有合肥、成都、眉山、金堂四大基地,電池產能達到了35GW,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產能規模和出貨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在產業鏈終端,通威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于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有著超2.4GW的并網體量,規模不斷擴大。
《成都日報》以“領漲——總市值位居成都上市公司榜首”“領跑——前三季度業績創下歷史新高”“領軍——帶動光伏產業在蓉聚集發展”三大關鍵詞全面解析通威如何領航示范,帶動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日報》指出,從股票市場的表現來看,近年來通威股份的市值不斷創新高,今年9月3日,股價最高上漲到62.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2800億元,距離3000億元不足一個漲停板;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7.00億元,同比增長47.42%;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1.4億元,單季同比上漲55.6%,環比上漲26.32%。可以看出,通威股份營業收入增長勢頭非常強勁;作為行業龍頭企業,2020年初,通威在成都金堂縣淮州新城投下200億元,建設年產30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通威在金堂縣的高效電池片項目,投資規模大、帶動效益強,快速聚集上下游配套企業。
根生四川,落戶成都,作為光伏行業上市龍頭企業,通威積極發揮聚合和引領的作用,形成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通威集團已經書寫了40年的傳奇,從挑戰者轉變成領航者,將以一個成都上市龍頭企業品牌的身份,代表四川經濟實力與外界對話。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