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作者:趕碳號科技
現在,市場中的TOPCon產能高達800GW。所以,很多人都在為這條嚴重同質化的技術路線擔心。
趕碳號認為,大可不必。正因為這是一條好的技術路線,才吸引了這么多的企業蜂擁而至。技術路線的同質化,并不能等同于產品的同質化!這個簡單的道理,來自各行各業的例子不勝枚舉:
像手機行業技術路線,均基于Android開源系統,均采用ARM架構的芯片、OLED屏幕和多攝模組,但干出來的產品完全不同;像電車行業的技術路線,都是動力電池+永磁同步電機;即使是和光伏最接近的鋰電行業也一樣,均采用磷酸鐵鋰(LFP)化學體系的技術路線,但各家企業的產品性能各異,企業的經營質量更是千差萬別。
趕碳號發現,隨著TOPCon技術的快速迭代,TOPCon產品已經在迅速分出高低優劣。這,或許正是光伏同質化的破局之路。
通威TOPCon產品在荷蘭太陽能展會上
在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在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改變一種簡單的認知:TOPCon更先進,或BC更領先,或是HJT更有前途。
衡量一種產品的優越性,不應局限在某一技術路線上,更應該著眼于LCOE這一核心指標上。LCOE即平準化度電成本,是將能源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總成本(包括初始投資、運營維護、燃料等成本)按照現值折算,并平攤到所生產的每一度電上,用以衡量不同發電技術在經濟上的競爭力的指標。
對于TOPCon電池技術路線來說,一直在迅速迭代,并不是靜止不變的。今天的TOPCon產品,其實已經不是昨天的TOPCon。
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認為:“TOPCon技術仍在快速迭代。企業有沒有意愿或實力做技術升級,能不能跟得上TOPCon這列火車的速度,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跟不上這一系列的技術迭代,那么一年之后,先進的TOPCon和常規產能之間的差距將變得非常大,甚至將是20W-30W的差距。”
TOPCon技術的競技,就像一場馬拉松,千軍萬馬的選手們從起點出發時,大家混在一起看不出孰優孰劣,但跑到中場、進入后半程時,越是到后面,不同企業之間的差距將拉開得越來越大。
01
TOPCon同質化,靠什么破局?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起,多家龍頭企業都談及TOPCon2.0、TOPCon3.0技術。雖然有2.0、3.0等不同的提法,但大意都是說:通過導入新技術,會大幅度提高TOPCon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組件功率。
市場上對于2.0、3.0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是各家企業根據自己工藝的疊加、組件功率的提升來定義自己的產品。
其中,晶科能源在今年3月份的投資者交流中提到:“公司TOPCon三代產品通過導入半片鈍化、MAX、無主柵等技術,相較行業未升級產品可提升功率20-30W?!?/p>
天合光能也曾在今年的展會上展出過TOPCon2.0組件,其轉換效率為24.1%,最大功率為650W。這些,都代表著TOPCon電池技術的飛躍。
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一的企業——通威股份,在量產效率方面走在行業前列。邢國強介紹:“公司的新一代TOPCon產品,182*210尺寸66版型組件將會達到635W-645W,而疊加了分片技術的組件功率會達到650W,甚至是655W。”這較之前的TOPCon產品,提高了整整30W!關鍵是,這并不是實驗室數據。
通威股份的技術已經成熟,已經在小規模量產了。邢國強透露說:“新一代TOPCon組件,或將在下個月實現大規模量產?!?/p>
當然,電池效率的提高,組件功率的大飛躍背后是新技術的應用。新技術包括增加鍍膜設備、激光設備、邊緣鈍化設備等,其產品也會獲得溢價,更具市場競爭力。
但是,這次或許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跟得上TOPCon技術的進步。真正限制企業技術升級的,是各家TOPCon企業自身現有的客觀條件。
(1)硬件是否允許做技術升級。這主要考量企業有沒有技術升級的物理條件。
邢國強舉例說:“邊緣鈍化設備,一般需要配一個新的、獨立的廠房。當然也可以在原有的車間里增加。但是其他的設備基本需要在原來的車間里增加。如果原來的空間布局很緊湊的話,就很難做技術升級,或是技術升級會影響現在的產能。在組件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很多東西是需要在量產線上去增加的。”只有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才能適應這種技術升級。
(2)軟件是否允許做技術升級。這主要考量企業的綜合實力。
現在光伏整個產業鏈都在虧錢,且已是長期虧損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哪些企業還有意愿投入技術研發,有實力做技術升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邢國強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現在TOPCon技術進步的速度很快,就像一列快速奔跑的火車。如果企業跟不上,也許一年之后,先進產能和落后產能的差距就會變得特別大,或許是20W,甚至是30W的差距?!?/p>
對于限制TOPCon產能技術升級的兩大因素,邢國強認為,現在企業對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起著關鍵作用。若是企業跟不上這一輪技術提升,那么將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一個簡單的道理:現在市場上已經有800GW的TOPCon產能,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最具有活力的產能,肯定是最先進的產能。
業內一致認為,TOPCon技術看似容易,但是做好和領先卻并不簡單。趕碳號早在2023年8月時的一篇文章——《這些跨界光伏者,為什么會死在“簡單”的TOPCon上?》,就洞察到其中的道理。
在效率和成本上有了高低優勢,可能TOPCon也就走出了所謂技術同質化的困局。TOPCon技術的快速迭代,決定著產品領先,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力與行業地位。
02
TOPCon仍有很大潛力!
TOPCon是非常獨有的技術路線
TOPCon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大約只有18個月,就從幾十個GW增加至800GW(未包括已經規劃但是終止的項目),一舉成為行業主流。
由于TOPCon技術擴散、技術進步、產能擴張等都非常快,也產生了一些影響。經歷過光伏行業多輪技術變革的邢國強表示:“我們始終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正如PERC在技術導入期也有一堆的問題,在技術進步后,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
更有人提出,TOPCon發展速度過快,生命周期可能不夠長,TOPCon技術也很快進入技術瓶頸期。
但是,我們可以關注的事實有:
(1)2025年3月,在2384*1303mm標準尺寸下,通威210-66版型TNC組件正面功率達到778.5瓦,轉換效率突破至25.06%;在2382*1134mm標準尺寸下,通威210R-66版型TNC組件正面功率達到682.8瓦,轉換效率突破至25.28%,刷新TOPCon兩種主流版型的功率和效率紀錄。
(2)2022年時,TOPCon平均電池轉換效率還不足25%,平均標準版型組件功率不足580W。
(3)TOPCon電池理論轉換效率為28.7%。
從以上數據資料可以看出來,TOPCon技術進步飛快,正在向理論轉換極限奔跑。邢國強認為:“對于技術研發來說,現在還遠沒到山窮水盡、沒有東西可研發的地步?!?/p>
在邢國強看來,通威對未來始終抱著開放的態度。“邊緣鈍化、0BB、鋼板印刷、多分片、雙面poly、金屬化等都有待進一步開發。在某些技術方面,甚至需要一整套革命性的技術。例如金屬化方面的技術突破以后,電池產能是改建還是新建,都很難說?!?/p>
通威一直在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就是希望看到在技術做到極致的情況下,電池會達到什么效率、組件會達到什么功率水平。
邢國強說:“我們團隊一直在深度思考,在創造世界紀錄的如此多的技術當中,究竟有多少技術能為未來量產提供技術牽引。從通威內部掌握的情況來看,我們至少有一半的技術可以應用到量產中?!?/p>
對通威來說,持續的研發,是一件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的事情,也是未來產品競爭、企業競爭的關鍵。
03
量產選擇:尊重技術也尊重市場
通威一直堅持:在技術研發上不做選擇題,不否定任何一項技術。邢國強說:“我們從不押寶某一項技術,在研發上,我們布局了目前行業所有主流技術方向?!?/p>
作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電池片企業,通威的電池產能集中在TOPCon。但是仍然沒有放棄對其他技術路線的研發,甚至說對其他的技術路線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技術領先,甚至希望其他的技術路線通過不斷地研發、技術提升,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機遇、新的市場空間。
除了TOPCon技術外,通威在其他技術方面成果也可圈可點。
(1)目前通威在背接觸TBC技術研發,已具備完善的研究中心及試驗線:n型TBC研發效率達到26.87%,TBC組件功率超660W,行業領先水平。邢國強說:“其實,通威股份在兩年半之前就開始了BC的研發,包括p型BC、n型BC以及HTBC的電池、組件一體化技術?!?/p>
(2)通威對HJT的研發則更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7月。早在2021年,通威股份就建成了我國首條GW級HJT生產線。
今年3月18日,通威股份宣布,其THC 210 66版型異質結(HJT)組件功率達790.8瓦,轉換效率突破25.46%!這是通威自2023年以來第11次刷新HJT組件功率與效率的世界紀錄。全面積組件效率25.46%,創造了目前權威第三方測試的晶硅組件全面積效率的最高值.
邢國強說:“我們對HJT抱著開放的態度去做。量產我們保底要做到760W,要挑戰780W。相信HJT憑借這樣的效率以及低溫度系數、雙面率等優勢,也能在未來量產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p>
(3)當然,通威股份也很重視鈣鈦礦技術。通威于2022年3季度建成鈣鈦礦/硅疊層電池實驗室,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小面積疊層電池研發效率達到34.17%,210半片全尺寸疊層電池效率達 26.62%。
通威股份在研發上很舍得花錢,除了每年幾十億的研發投入外,令研發人員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公司對研發費用從來不設上限,所有研發立項,全部都是一次性通過,并且說到做到——研發預算全部都會落實。
邢國強說:“我們在不同技術路線之間比較,也和行業的企業對標,各個維度都力爭做到行業領先?!敝劣诩夹g落地,邢國強更強調通威的企業宗旨“追求卓越”,以結果為導向,向市場提供更高質量、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對通威來說,選擇什么技術路線,并不是因為自己現在擁有什么技術,更不是如一項技術在行業中最領先,而是市場最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簡言之——“全面研發、重點落子”。這就是通威的現實主義。
或許,正是因為既尊重技術,又尊重市場,多年以來通威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屹立不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