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代表:劉漢元
為解決我國區域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自2001年起,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飼料產業在2005年被納入其中的鼓勵類產業目錄,享受減免稅收優惠。實踐證明,該項政策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飼料產業蓬勃發展,也促進了一批飼料企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乃至全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飼料產業的龍頭。但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下稱《目錄》),對飼料的要求由“綠色無公害”變為“取得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該調整未能完全考慮當下的中國國情和飼料行業發展現狀,致使西部飼料企業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去年4月28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延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今年1月27日,上述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對目錄中鼓勵類產業企業,同樣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上述政策的出臺,對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西部及海南自貿港飼料企業做大做強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的鼓勵類產業目錄均參照了《目錄》,但該版《目錄》在制定時,未能完全考慮飼料行業的發展現狀,對飼料的要求由“綠色無公害”變為“取得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這不但增加了飼料企業的經營難度和負擔,致使企業無所適從、困惑不已,而且根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認證的相關法規以及行業發展現狀,目前幾乎所有的工業飼料企業都難以達到要求,導致西部和海南自貿港的飼料企業,無法執行鼓勵類產業減按15%的稅收優惠政策,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和經營壓力,推高了飼料的生產成本,進而傳導至終端消費者,違背了政策設立的初衷。
如按照《目錄》要求“取得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執行標準,飼料企業將面臨以下兩點問題:一是飼料原料來源必須是綠色食品及其副產物,這將導致規?;a難以實現。根據農業農村部2018年發布的《綠色食品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規定,“植物源性飼料原料應是已通過認定的綠色食品及其副產品;或來源于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產品及其副產品;或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方式生產、并經綠色食品工作機構認定基地生產的產品及其副產品?!薄皠游镌葱燥暳显现粦褂萌榧叭橹破?、魚粉,其他動物源性飼料原料不能使用;魚粉應來自經國家飼料管理部門認定的產地或加工廠。” 按照目前的國情,飼料企業基本難以批量組織起綠色食品原料。按此標準,每家企業每年只能生產數百噸飼料,無法進行規?;a,而要享受鼓勵類稅收優惠,鼓勵類產業必須為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收入需占企業收入總額的60%以上,飼料企業將難以達到。
二是綠色食品飼料的認證成本高、效率低。根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飼料及飼料添加劑)》規定,“同類產品中,產品的成分、配比、名稱等不同的,按不同產品分別申報”,即一品一證。當前,具備一定規模的飼料集團公司,推出的飼料產品少則幾十、多則幾百,申報綠色食品的工作量和難度大、效率低、成本高。且同屬一家集團的各分、子公司只能分別申報各自產品,不能以集團公司名義統一申報,進一步推高了申報的難度和成本。
目前,我國西部及海南自貿港的飼料產業在第二產業中的貢獻力度高于東、中部地區,其中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的飼料產業對第二產業貢獻較高,都在2%以上,海南達到7.55%、廣西達到6.12%,普遍高于中、東部省市,對當地經濟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西部及海南自貿港的第一產業占比較高,飼料產業有助于改善第一產業結構,促進農業走向集約化、規?;l展。我國西部及海南的第一產業占比普遍高于東、中部地區,基本在10%以上,其中海南達到20.35%、廣西為15.95%。飼料產業作為與第一產業緊密結合的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明顯,能有效促進第一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由傳統的農業養殖轉型為規?;⒓s化養殖,因此需進一步鼓勵和扶持,進而加快上述區域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第一產業。
綜上所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對飼料產業要求的調整,方向固然是好的,轉向了生產、種植更為健康、安全、附加值更高的農產品。但未能充分考慮我國當前的實際國情和產業發展現狀,致使西部和海南自貿港飼料企業無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阻礙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建議:
建議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進行補充解釋,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鼓勵要求標準仍然定位于“綠色無公害”。建議參考2013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修訂,由國家發改委出臺補充解釋,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鼓勵要求標準仍然定位于“綠色無公害”。如此,才能更加忠于政策制定的初衷,有效落實國家優惠稅收政策,推動西部及海南自貿港飼料企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有力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