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光伏農業的發展,通威股份的“漁業+光伏”新模式引發了各方關注。
在評價這個新興的融合產業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董事長彭劍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伏與漁業兩個產業的跨界融合是產業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有益探索,這種融合如能有效實現,將產生一種全新的產業生態,并形成新的產業資源聚合優勢,其未來成長前景值得期待。”
在光伏農業的諸多發展模式中,業內人士認為,光伏+漁業作為一種新興模式,綜合生產效率較高,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都能夠獲得較好的收益。
發展光伏農業是大勢所趨
“光伏和農業兩種產業的跨界,形成了新的產業生態,而光伏+漁業作為其中的一種新興業態,如能實現,前景值得期待。”在彭劍鋒看來,如果真正實現了光伏產業和生態漁業的跨界融合,未來的養魚場就可能會是集光伏發電廠、觀光、休閑、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產業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光伏行業正在迅速回暖,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在加強。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光伏裝機容量持續攀升,由2006年80兆瓦增長到2015年的16600兆瓦,增速較快。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3家光伏企業實現營收740億元,同比增長34%。
在光伏行業回暖的背景下,光伏農業迎來新的機遇,近日,包括西藏林芝市和陜西寶雞市在內的多地紛紛簽約發展光伏農業。業內人士認為,光伏+漁業作為光伏農業的形式之一,綜合效率較高,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的效能。
光伏+漁業前景可期
彭劍鋒認為,從行業角度而言,光伏+漁業的模式前景可期,融合產生的新興產業可以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在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收入的基礎上,旅游業也能幫助增收。
目前,通威股份是唯一將“光伏+漁業”項目落地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在2015年年報中稱,該公司去年重點開展了行業首創的“漁光一體”漁業、光伏綜合應用項目,并就養殖排污、高效生產等傳統池塘改造以及現代智能漁業設施、設備配套組裝等智能生態健康養殖小區建設進行研究,變革傳統的養殖模式,促進養殖效率效益提升。
上述年報中通威股份認為,“漁光一體”示范項目已成為光伏與農業跨界融合的新典范,達到水上持續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優質水產品,實現“清潔能源、現代漁業、安全水產品”三豐收,未來將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發展機遇。
此前據記者了解,有投資專家已提出,“漁光一體”模式未來可積極借鑒“溫氏養豬”的成功模式。“承擔一部分核心資源配置、規模養殖的標準化過程,統一在市場上銷售,把控行業價格、疫情變化的風險。實現從分散、小規模、低水平的傳統水產養殖,向設施漁業、智能漁業、互聯網+漁業的現代漁業轉型升級,并打造全程可追溯的安全水產品,增加用戶忠誠度、參與度,使我們原來水產品安全生產過程變得更加可控。”該專家同時指出,今日的溫氏股份市值已超過了2000億元,“漁光一體”創新模式一旦成功,通威股份同樣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