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4
作者:華西都市報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應 對 全 國 性PM2.5污染、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化、中國需要正能量……這些都是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關注的熱點問題。昨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劉漢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表示將以提案及大會發言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正能量
“像這樣被‘抹黑’的行業案例,我希望不要再重復上演。”
“據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顯示,我國社會總體信任指標2012年已‘跌破及格線’。”劉漢元引用該藍皮書內容指出,社會情緒總體基調是以正向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社會和諧與個人健康的負向情緒,值得高度警惕。
“就像我國光伏產業遭受的‘抹黑事件’一樣,最終導致十分惡劣的影響。”劉漢元特別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2008年3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率先刊發了一篇題為《太陽能公司把垃圾留給中國》的文章,將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個別現象人為夸大。文章迅速被路透社等全球主流媒體轉載,并翻譯成中文后在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刊發。在國內公眾及社會輿論的負面解讀之下,加上“雙反”調查及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沖擊,國內9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去年以來被迫限產停產,整個行業發展陷入全面停滯之中。
“像這樣被‘抹黑’的行業案例,我希望不要再重復上演。”劉漢元強調,正處轉型期的中國,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已變得復雜和多元,更需要為當今中國注入強大的正能量,避免、減少和消除負能量。
關鍵詞:PM2.5
每在光伏發電上投入1度電,可獲得的能源產出則將達到20至30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逐年攀升,化石能源導致的環境破壞日趨嚴重,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已成為我國面臨的兩個現實難題。”劉漢元指出:在全國性PM2.5污染的嚴峻形勢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日益得到國家重視,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扶持。
“雖然我們在發展光伏產業方面出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準入標準、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五項措施,相關政策日趨完善。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這還遠遠不夠。”劉漢元指出,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上還顯得滯后。
國土面積僅有我國1/27的德國,2012年太陽能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5%。而我國2012年太陽能發電量僅35億度,占全國發電量的0.07%。這與我國世界第一的光伏組件生產大國不相匹配,更與我國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
“從確保能源安全與環境安全上來講,加快發展光伏產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劉漢元強調:從投入產出角度講,每在光伏發電上投入1度電,可獲得的能源產出則將達到20至30度。
關鍵詞:西部
利用西部國土面積的1%,每年發電可達10萬億度,相當于去年我國全部能源消耗的92%。
在發布會上,劉漢元還打了一個比方:假設利用光伏資源十分豐富的西部國土面積的1%,即約1億畝荒山、荒灘、沙漠、戈壁等非耕地打造國家西部新能源基地,每年發電將可達到10萬億度。
這個發電量,相當于2012年全國用電量4.96萬億度的202%,相當于2012年我國全部能源消耗(折算為電力)的92%。這一能源供應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升級轉型、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是確保我國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從環境安全角度來講,只有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這一 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可永續的人類理想新能源,才能從源頭上有效緩解并根本消除霧霾,才有希望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污染和碳排放問題,從而確保我國環境安全,建設美麗中國。
我國西部地區是全球太陽能輻射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如果充分利用西部豐富的光伏資源建設太陽能電站,不僅可以解決這些地方發展過程中缺水、缺人、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而且只需要架設幾條輸電線,就可以把光伏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因此,劉漢元建議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并進一步擴大光伏裝機容量,加速推進西部以光伏發電為核心的國家未來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東席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