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2
作者:成都晚報
人物·素描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身上罩著太多的光環: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首屆中國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入選2007胡潤慈善榜。二十年來,劉漢元從發明“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被國家科委、農業部分別列為“星火計劃”項目和“豐收計劃”項目在全國推廣,到帶領通威一步一步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再到打造國內第一條品牌魚“通威魚”、在北京開養“奧運魚”,繼而投入巨資建設集水產養殖、生產、深加工、技術研發、出口貿易為一體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水產深加工基地,填補四川在淡水魚深加工方面的空白,他和他的通威集團一直不斷開拓著水產主業,努力讓全國人民吃上放心魚,無疑是成都乃至全國食品行業的風云人物。
目前,劉漢元正帶領通威堅守并不斷開拓水產主業,堅定不移地朝著“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就世界水產品牌”這一核心目標和打造世界級安全食品供應商的根本要求前進:繼成功打造通威魚之后,又生產出了國內第一條“電腦豬”、第一條“金卡豬”;去年,通威集團在“邛崍模式”基礎上首創的畜禽產業集群戰略大聯盟,開始了對現代農業產業化樣本的探索,發展方向將主要集中在肉食品加工、終端銷售網絡的投資、收購和聯合運營,以進一步探索、實踐更加穩固的、更加市場化的中國農業產業化嶄新模式。最近,劉漢元豪情滿懷地說:“通威集團有望在未來10至15年,打造成為年產值達到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
人物·聲音
劉漢元有一句名言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誰和農民搶飯碗,誰就沒有飯碗;誰往農民碗里添油加肉,誰就和農民一同發展。”在“三農”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焦點的時候,劉漢元的這句話顯得格外真切和實在;也正是因為來自農村,看到農民的需求和農村的巨大市場,劉漢元在讓農民致富的同時,自己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用綠色改善生活
通威集團不僅是無公害水產品的倡導者和先行者,是鞏固我國水產業領先地位的生產者,而且是現代農業產業化樣本的探索者。
多年前,通威集團就已開始了淡水水產品的深加工研究,并投資5億元,建設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水產深加工基地,集水產養殖、生產、深加工、技術研發、出口貿易為一體。通威巨資進入該領域后,四川的淡水魚深加工將在通威的引領下強勢崛起,從而填補我省在該方面的空白,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將成為通威除飼料、通威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2005年5月,通威在邛崍開始了創造性的畜禽養殖產業化試點:一是通威成立擔保公司,解決農戶養殖中存在的想擴大養豬規模卻資金緊張的問題;二是加工企業在收購時必須有保底價,保證農戶的穩定收益;三是生豬養殖實行微機全程監控管理。通威設想,通過與邛崍父老鄉親的共同努力,通過“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的有效運作,配合通威在全國開展的“萬戶共同成長計劃”,使邛崍在未來三到五年,誕生10位以上、1000萬以上資產的規模養殖戶和養殖企業,誕生100位以上、100萬以上資產的規模養殖戶和養殖單位,誕生1000位以上、10萬以上資產的養殖戶和經銷商朋友。
上述“邛崍模式”以服務“三農”、建設新農村、探索有效的現代農業產業化樣本為社會責任和價值使命。去年,運籌已久的升級版“邛崍模式”——通威(四川)農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這一轄有蓉崍通威、金利豬業、新太豐農業、春源食品、三新藥業、邛崍擔保等成都邛崍市域內數家農業產業化企業的旗艦,涵蓋了種豬種鴨、商品養殖、飼料、屠宰加工、肉食品生產和銷售、畜禽藥品、金融服務等產業鏈上幾乎所有的經營環節,系國內首創的畜禽產業集群戰略大聯盟,其每一環節的前端,其利益重點,無一不是為著農民,無一不是指向新農村。